三級警戒期間,哪些是 情緒高風險的人?
台灣的進入三級警戒超過兩週,警戒以來大家過得還好嗎?
『兩週』的時間可能已足夠對情緒狀態造成負面影響,或許有些人僅有些微影響,有些人有著極大的影響,生理上或許年齡和慢性病是高風險,今天想要從心理的角度和大家分享情緒高風險為何?
以下是我本人不專業的觀察,也歡迎大家補充分享。
➢ 直接影響收入者
Maslow需求理論提及,生理需求及安全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,收入絕對可以列為最基礎的需求,畢竟沒有錢萬萬不能!
這邊想要特別提及,對某部分人來說,收入是基礎生理需求,但我也觀察到,最近來談的個案中,也有許多因收入大幅減少,而 影響自尊(自己覺得自己無法發揮所長的焦慮),或是 #對未來的茫然感,這些都不僅是收入的數字減少而已。
➢ 家庭關係被迫改變者
因必須減少外出而被迫改變與家人或同住人地關係,是最大的情緒困擾來源,尤其同住人數越多,越容易需要適應其改變,不論世界各地父母親必須24小時與孩子相處,就是最好的例子,或是必須要24小時生活在一起的夫妻。有趣的是,研究指出,長時間相處會強化原先的親密關係模式,原先關係若較親密則更為親密,反之。
➢ 需要工作及生活場域區分者
因無法外出辦公,必須一律在家辦公或學習,某些人『場域的提醒』是進入工作狀態的重要線索,因此需要工作及生活場域區分者,也會容易陷入難以適應的狀態!
➢ 高度社交需求者
疫情爆發前,如果你是有許多社交邀約的,那麼『宅在家,救台灣』,對你來說簡直就是修煉,學習獨處以及轉換不同社交方式或許是我們可以一起練習的!
關於上述的四項,你中了幾項?